矿难——通风软管成为临时避难之所

矿难——通风软管成为临时避难之所 | 时间: 2016年5月7日 | 分类:行业资讯

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传来好消息奇迹 被困36天 四名矿工获救来源:新文化报 - 新文化网

 

  第一名被困矿工通过救生吊带被成功救出。他们已经在地下220米处被困了36天 新华社发

 

  29日,被困井下36天的一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新华社发

  昨晚8点53分

  救援设备即将下放至井内,救援人员向井下喊话:“下去了!”

  昨晚9点05分

  被困矿工使用救生吊带将自己固定后,救援设备开始提升

  昨晚9点21分

  第一名矿工成功获救,现场掌声雷动。被救矿工努力地向大家微笑,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

  昨晚9点49分

  第二名矿工成功获救,他双手紧抓救生吊索,和身边的救援人员交谈昨晚10点21分

  第三名矿工获救后,向救援人员高喊“感谢”。他身体状况不错,能够走路

  昨晚10点50分

  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获救。他的身体状况看起来好于另外三人,在救援人员搀扶下,他缓慢走向现场救援总指挥,进行了交流

  营救行动有多艰难?

  为了救援被困矿工,救援人员钻井打孔220米深这相当于向地下打通了50层楼房,或者一座吉塔(218米)的高度

  A06版经过36天艰难救援,29日22时50分左右,山东平邑“12·25”石膏矿坍塌事故中的4名被困矿工获救。至此,该事故已救出15人,一人已确认遇难,还有13人失联。

  据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介绍,这是我国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首例、世界第三例,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
    救援方法通过钻井打孔救人

 

  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,这次事故井上救援主要是通过钻井打孔救人。首先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打通小口径保命孔,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后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,打通后再下去救人。

  事故发生后,救援人员先后成功打通4个小口径保命孔,其中通过1号孔和6号孔未发现井下被困人员,通过2号孔和7号孔发现4名被困矿工幸存者并与其取得联系,先后为他们输送充足的食物、保暖内衣、照明工具等物资。在发现4名被困幸存矿工后,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开钻了2个大口径救命孔,力求救人“双保险”。

  矿工自救自创6~8平方米生活空间

 

  据悉,被困的4名矿工,自己创造了6~8平方米的生活空间,指挥部每天数次与他们通电话,心理医生每天两次与他们谈心。

  据央视报道,1月25日,被困矿工情绪出现波动,指挥部及时安排救援人员使用手机将指挥部“永不放弃救援”的要求和地面紧张的救援施工场面拍成视频,投送到被困矿工手中。被困矿工看到后深受鼓舞,表示会积极配合救援,感谢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关注。

  ■特写

  一寸一寸推进的生命通道

  国家安监总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高广伟此前介绍,这次事故的救援难度很大。他说,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井下涌水量比较大;二是钻机开凿岩层震动较大,专家组担心引发进一步垮塌。

  兖矿集团救护大队大队长张军义说,最大的问题是不断有新的坍塌,对已经构建好的生命通道形成反复破坏。同时,由于空间狭小、操作困难,推进难度非常大。

  参与营救工作的龙口矿业集团救护大队大队长徐孟利说,他从事矿山救援18年,参与矿山事故救援30多次,成功救出过170多人,“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坍塌”。

  记者在井下停留了将近3个小时,很多地方只能跪着、爬着向前挪。行进过程中,不时能听到岩石开裂和掉落的声音。就是在这样困难、危险的情况下,救援人员完全靠手工掘进,将通道一寸一寸地向被困人员推进。

  获救的4名矿工:

  管庆吉

  58岁,信号工,平邑县保太镇万庄村人

  华明喜

  36岁,铲车司机,平邑县保太镇华家村人

  李秋生

  39岁,推罐工,平邑县保太镇东埠阴村人

  赵治诚

  50岁,推罐工,平邑县武台镇南武沟村人

  ■延伸

  智利矿难中的救援奇迹

  2010年8月5日,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,33名井下作业人员全部被困在地面以下700米处。但经过69天的紧张施救,受困人员全部被救出。

  此次救援行动费用在1000万至2000万美元之间,1/3费用将由私人捐赠承担,2/3费用将由智利政府和智利国营铜业公司Codelco负责。

  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,堪称奇迹,其成功之处更给世界留下颇多启示。

  1.政府牵头、分工明确

  矿难发生后,政府立即承担救援重任,时任智利总统皮涅拉中止访问哥伦比亚。同时,当局组织分工明确的专业救援团队,其中包括救援人员、医护和一个专门实验室,负责设计救援所需器械和设备。当局还邀请美国太空总署专家小组提供意见。

  2.遵守机制、冷静自救

 

  矿工在被发现前的17天,只能依靠井下紧急避难所保存的食物维持生命,如果矿业公司没遵守井下应急机制,矿工很可能等不及救援到来。此外,矿工自发组织起来,积极与地面联系。

  3.依靠科技、注重细节

 

  大至重型挖掘机和“胶囊”救援舱,小至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射机和灭菌铜纤维短袜,这些高科技产品既有助于救援,也可以保证矿工在井下的生活质量。营救人员还设计了一条如通风软管的空心圆柱“白兰鸽”,以把补给送到矿工避难处。

  4.地质特点利于救援

 

  矿井位于沙漠地带,雨量小较干旱,打通钻井后不会漏水或灌水。该金属矿井岩石较坚硬,钻井成功率较高。另外,该处地表有150米松散层,让钻井进度很快。救援方除了采用大口径钻头,还在地层上层植入铜管,预防松散层坍塌。

以上文章由深圳鑫翔宇耐高温风管http://www.xxyrg.com整理,转载请标明出处!

本文标题: 矿难——通风软管成为临时避难之所 | Tags:通风软管